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72节(2 / 3)

踏他的坟墓,这样就没有人会给予他血食的供奉了。”

这是真的恨啊,所有人都如此想着。

但不论是重耳还是其他的公卿,并没有觉得姬述这个人阴狠可怕,因为姬述只是单纯的性情之人罢了。

做完这些,姬述眉心之间的戾气明显散去,他握住重耳的手,笑道:“晋公,如果没有您的帮助,寡人难道能面南而坐吗?

受到了这么大的恩惠,难道能不报答吗?

您是晋国的君主,晋国有广袤的国土,犹如皓月,王畿国土狭小,犹如米粒。

但寡人还是愿意将河内、阳樊两地赐予您,若是能让晋国皓月更加闪耀,这是寡人能为诸夏所做的。”

这下重耳直接起身拜倒,感动道:“王上,您的仁德不逊色于古代的圣王啊,有您这样的君主却不辅佐,这不是忠臣该做的。

诸夏列国不用心的向您献上贡品,是应该被讨伐的,臣愿意充当您的御者,为您驱驰战车。”

姬述的慷慨和守诺让重耳感动,他便投桃报李,承诺一定督促诸夏列国按时向王室朝贡。

“晋公,齐桓公昔年攘除夷狄,使诸夏安定,王赐予他方伯和九锡,这是臣子最高的礼遇。

您的品德和功绩不逊色于齐桓公,如果不赐予您方伯之位和九锡,难道还有面目安坐在此吗?”

反正土地都给了,方伯之位和九锡这些,姬述就更加的不在意,直接慷慨的全部交给了重耳。

至此,懿王之后,重耳成为了第二个获得方伯之位和九锡这两件霸主套装的诸侯。

晋国霸业崛起之迅速,让天下诸侯震惊不已。

……

元王即位,感晋文公之恩,施以方伯之位,加九锡之荣,赐河内、阳樊二地于晋。

卿士谏曰:晋公功高,赐以方伯、九锡即可,河内、阳樊,王者之地,失之则周衰。

元王对曰:周室兴衰自有天命,生死祸福操于人手。

生寡人者桀王,活寡人者晋公。寡人与晋公盟誓,寡人王也,晋公霸也,此乃王命,勿要再言!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重耳雨中哭洛宫

洛国,昭城。

洛辞已经是两鬓斑白的年纪,洛言为他将文书取来,有些忧虑的说道:“晋公重耳称霸以来,感念天子的恩德,很是恭敬的对待天子。

但他对晋国公族愈发苛刻,对诸夏列国动辄举兵,短短几年,并国十余,实在是过于骄横。

私下里有传言,重耳曾经对左右说,洛氏有圣痕,固然是素王神迹,但他生而重瞳,这是古圣王之相,生来就该鞭笞天下。”

洛辞喟然叹道:“五公子之乱时,洛国没有坚定的支持重耳,他想必是心中有所怨愤。

他这一生大致顺遂,没有遭过磨难,即位五年便甩开洛国独自称霸,不知道何等的骄傲。

他想要成就齐桓公一样的霸业,一定会去招惹楚国,但秦楚同盟,晋国却疏远齐洛。

他一人不要紧,只担心之后历代晋侯都产生独霸的心思,这才是取祸的道路。

若是晋国攻楚,吴伯定然会与楚国休战,再多的道理,不如惨痛的教训,他缺失的教育便交予现实来弥补吧。”

洛辞对重耳的预料一点没错,强大的实力带来自信,整个晋国现在的信心都已经爆棚,实在是这些年来战果太过辉煌。

重耳加冕方伯之位的第二年,晋国挫败三国联军的抵抗时,晋国卿大夫就向他谏言道:“国君,齐桓公时,齐国虽是列国第一,但是如果列国联合,齐国并不能胜。

因此管夷吾建立了一个以齐国为首的盟会,通过王命、声望、盟约制衡各国,齐国因此而霸。

但晋国之强,列国不能制,臣等商议,并国之举可以加快,天命已经降临在您的身上。”

于是重耳以楚国进贡的贡品数量不足为由,号召随国、唐国、颖国、吴国一起攻打楚国。

却说楚国自从得到秦伯传信异里之策,深以为然,于是恢复了向周王室的表面朝贡,再不主动北上,引发列国联合攻楚,而是一直在积蓄实力,准备寻找时机击溃吴国。

面对晋国发难,楚国上书周天子说:“天子,孤没有罪过。

晋公这样肆意的讨伐一位诸侯难道是正确的吗?

您是天子,难道能够支持这样的行为吗?

如果您不阻止,恐怕天下的诸侯都是会寒心的!”

这封文书直接送到了重耳手中,他展开看罢传给臣下,于是晋国君臣全都哄笑起来。

堂下何人,状告本官呐?

重耳大声笑着说道:“赵卿,给楚国回信。

信中道:‘楚国蛮夷也,以夏伐夷,王道大义!

晋国是姬姓诸侯,有瑰美的礼仪和强大的军队,楚国应当顺从,才能早早脱去南蛮本性。’”

这话一出,直接将楚国激怒,楚王在郢都怒道:“晋侯实在是太过猖狂与无礼,是人所不能容忍的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