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章 京华初遇(1 / 47)

大周武王历十七年,暮春。

朱雀大街的柳絮正扑在鎏金朱漆的马车帘上,萧承煜握着半卷《商君书》的指尖骤然收紧。车外传来孩童的啼哭,紧接着是清脆如银铃的笑声:“小皮猴莫要哭,姐姐带你去寻阿娘。”

他掀开帘子一角,见青石板路上立着个穿月白羽纱的少女。腰间垂着北狄特有的狼首银铃,发间别着三簇珊瑚珠串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。她正蹲在地上给个穿开裆裤的小娃娃擦眼泪,袖摆上绣着的银线狼图腾随着动作若隐若现。

“公子,是北狄使团的人。”驾车的暗卫低声禀报,“昨日刚入城,住在鸿胪寺。”

萧承煜指尖摩挲着玉扳指上的蟠龙纹。自三年前北狄可汗病逝,新继位的女君便派了胞妹来大周游历,美其名曰“修两国之好”,实则是探他这个被太后垂帘的少年天子虚实。

“这位小娘子生得真俊!”旁边茶棚里几个泼皮突然哄笑起来,“狼崽子也配穿这么好的料子?”

少女猛地抬头,珊瑚珠串甩过鬓角:“我北狄女儿骑得了烈马,弯得开硬弓,怎就配不得了?”话音未落,腰间银铃骤响,她竟徒手抓住了泼皮掷来的枣核,反手一弹便钉入廊柱三寸。

茶棚里顿时鸦雀无声。萧承煜看着她泛红的脸颊,忽然想起去年冬至在御花园,雪压梅枝时也是这样鲜艳的颜色。那时他隔着琉璃窗,看见太后的贴身女官将一盆开败的寒梅摔在地上,说“不合时宜的花该早早折了”。

“阿史那云!”远处传来马蹄声,几个身着胡服的侍卫策马奔来,“公主莫要惹事,明日还要面见太后呢!”

少女吐了吐舌头,抱起仍在抽噎的孩童往鸿胪寺方向走。经过萧承煜的马车时,狼首银铃突然勾住了车帘流苏。她慌忙去解,抬头时正撞上车内人墨色的眼。

那双眼睛像深潭,泛着不属于十八岁少年的冷寂。阿史那云指尖一颤,银铃“叮”地落在青石板上。

“公主!”侍卫已到近前。她慌忙捡起银铃,福了福身:“这位公子,对不住了。”转身时裙摆扫过车辕,绣着的狼图腾与车辕上的蟠龙纹在阳光下交叠成影。

萧承煜望着她远去的背影,指腹摩挲着袖口被银铃勾开的线头。暗卫递来一份密报:“太后今早召了御史中丞,怕是又要过问户部拨款的事。”

他将《商君书》扣在膝头,目光落在街角巷口处的灰衣人——那是太后的眼线。自他加冠以来,这样的影子便如影随形。直到今日,那个带着草原风雪气息的少女突然闯入视线,像一把锋利的银剪,剪断了笼罩在他身上的无形丝线。

亥初,太极宫偏殿。

萧承煜握着狼毫的手悬在奏报上,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团黑影。案头烛火突然被夜风吹得明灭不定,窗棂“咔”地轻响,一片沾着夜露的柳树叶飘落在奏折上。

“陛下可是在想今日的北狄公主?”屏风后传来低笑,身着月白水袖的女子款步而出,正是太后身边的掌事女官琳琅,“太后说,明日接见使团时,陛下该多与北狄贵女亲近些。”

他指尖骤然收紧,狼毫在宣纸上划出一道歪斜的墨痕。琳琅的话明着是太后的关怀,暗里却是提醒他莫要忘记,这朝堂之上,连鸿胪寺的一草一木,都是太后的耳目。

更深露重时,阿史那云趴在鸿胪寺的窗台上数星星。中原的夜空比北狄低些,星星好像伸手就能摘到。腰间的狼首银铃突然轻响,她摸着铃身上的凹痕——那是方才爬墙时被墙头瓦片磕的。

“云儿在做什么?”隔壁传来姑姑的声音,“明日要见大周太后,早些歇息。”

她吐了吐舌头,钻进锦被里。想起白日里遇见的少年,墨色衣袍上绣着暗纹蟠龙,腰间挂着块羊脂玉佩,却连个侍从都不带。中原的贵公子真是奇怪,明明生得比北狄的雄鹰还要好看,眼里却像结了层冰。

窗外,一阵夜风掠过檐角铜铃,将她的思绪吹得七零八落。阿史那云不知道,当她明日踏入太极宫时,那道蟠龙暗纹会在晨光中与她的狼图腾再度交叠,而这一次,再也扯不断,理还乱。

晨钟响过三声,太极殿外的白玉阶上,阿史那云望着殿门上方高悬的“正大光明”匾额,忽然想起临行前母妃的话:“云儿,你要去看看那被金丝笼困住的少年天子,看看他眼中是否还有星火。”

她摸了摸鬓间的珊瑚珠串,扬起笑脸随使团踏入殿内。殿中檀香缭绕,首座上的太后穿着明黄翟衣,端坐在九龙屏风前。而下首,那个曾在朱雀大街偶遇的少年,正穿着玄色朝服,腰间羊脂玉佩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。

四目相对时,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清越的鹤鸣。阿史那云看见,少年眼中的冰潭似乎泛起了一丝涟漪,像极了北狄草原上,春风拂过的贝尔湖。

萧承煜垂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